第二十四章 高中生也是计划使用
正是在杨震的坚持之下,按照东北局和抗联的规定,每年在高中毕业生之中招兵,有着严格的数量规定。而且不完成高中学业的高中生,是绝对不允许入伍的。每年的高中毕业生之中,要能升学的还是要尽可能的升学。
当初在设立东北大学时候杨震提出的意见,东北局还是很重视的。尽管不知道他这位除了自己所分管军事方面,以及中央指定其管理的对外谈判之外,对于其他事情基本不发表意见的第二书记,为何这么重视教育。但他在这一方面的思路,还是被东北局最终采纳。
考虑到杨震的思路,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干脆将原有的计划扩大了许多。除了原有已经准备组建的东北大学,又针对目前的急需组建了一批专科学院。同时在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的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
现在东北大学目前正在组建,原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陆续开始复课。在加上同时组建的哈尔滨财经学院、齐齐哈尔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还有正在筹建的东北机械工业学院、东北冶金工业学院等一批专科学院,还有为了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正在筹办的各种专科学校。
就连郭邴勋的那位刚到根据地的老父亲,连多年未见面的儿子都没有见到一面,就被总指挥拉去在伪满哈尔滨铁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培养急需铁路和桥梁人才的交通学院。
而考虑到根据地内目前存在着的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除了从关内来东北的讲师和教授,以及各专业的毕业生之外。东北局还想方设法,从苏联方面聘请了一批从东迁的各个大学,疏散到西伯利亚的讲师。
甚至从美国也高薪聘请了几十位工科教授和讲师,尤其是华裔的教授和讲师成为首先聘用的目标。彭定杰在美国工作的重点,除了与美国人交涉所需各项物资之外,另外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的动员这些人回国任教。
现在各方面对知识分子的需要,已经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在大学生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之下,伪满国高毕业的学生也成了抢手货。而随着这些学校组建计划开始展开,眼下那些高中生明显相当的不够分。
再加上军区理工大学、军区军事医学院两所部队高等院校,军事指挥学校、炮兵学校、装甲兵学校、飞行学校一系列军事专科学校。还有部队每年招收的,对文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的技术兵种。以及正在建设的,需要培训大量技术工人的各个大型工厂到处都需要知识分子。
眼下整个根据地,别说高中毕业生,就是国中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东北局书记处的几个书记,军区项主任和高禹民那里,天天有各部门的负责人去要人。甚至在有的时候,都达到了门都推不开的地步。
现在整个根据地内实行的都是计划和半计划经济,整个根据地内的高中毕业生也一向是按照统一计划,按照分数线使用的。所有的高中生以及初级师道学校毕业生,都要统一参加高考,按照分数线的标准来统一分配使用。
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军事学校招收多少、选派留学的多少、在根据地内升学的多少,部队可以招兵的多少,都是有着严格计划的。所有的分配指标,都是由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根据毕业生的数量,统一根据分数线研究的。至于大学生分配,那是由书记办公会决定的。
今年的计划在七月份就已经分配完成,现在额外调剂三百名高中毕业生,多少有些为难。好在新区的伪满国高毕业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虽说这些人还没有列入分配计划,但是从各县之中挑出三百人,补足原有的按照计划升学的数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三百名调剂给航空兵的今年高中毕业生,原本都是准备调剂组建交通学院的,结果被一纸命令全部调到了航空兵。气的原本就不同意在学生之中招兵,现在又被东北局委派组建培养急需铁路人才交通学院的郭邴勋老父亲。找到正在收拾行装,准备离任的李主任那里大吵了一顿。
也许是在四川待的时间多了一些,这位性格越老越辣的老人。态度很坚决的告诉李主任,要么把他被征集去当兵的学生调回来,要么他收拾行李马上就返回四川。别说别人,就连儿子他都不想再见了。
最终还是总指挥亲自出面,苦口婆心了大半夜工作,以及亲口保证从新区的伪满通辽国高和师道学校的毕业生之中,调剂五百人给他,才总算做通了老人的工作,让老人留在了东北工作。
李延平想办法调剂给航空兵的这三百高中毕业生,尽管提出了不少的要求,但是确实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年初的时候,熊大缜为了多要一些国高毕业生培养作为技术工人,还被杨震指着鼻子狠批了一通。
而军区今年分配给航空兵,可以从高中毕业生和师道学校毕业生之中招收入伍的新兵指标,也不过才一百七十人。就这么一点数量,还是考虑到他们那里技术密集型的特殊情况,而给予了特殊的照顾。
装甲兵那里才给了一百不说,中间还被装备部给截胡了十五个人。气的陈翰章在通辽前线发电报给熊大缜,两个人你来我往在电报上吵了整整大半个月。甚至连高禹民这个政治部主任也跟着倒霉,被老战友陈翰章在电报上狠狠的给骂了一顿。
尽管因为杨震的这道命令闹出了不少的风波,但好赖按照杨震的要求,用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去英国学习的队伍吗,是七拼八凑的组建了起来。只不过这些人只是一个初步的选择,至于真正能挑出多少来,还需要经过政审之后才能确定。
这是李延平给航空兵要来这三百名高中毕业生之后,唯一的要求。用李延平借用杨震的话来说,去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干部、战士,必须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才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可靠性都不行,要百分之二百才行。
被抽调出来的这些干部和战士,一边在等着政治审查之余,一边在突击学习英语。而那调拨来的三百名刚刚穿上军装,兴奋劲还没有过去,还在和那些教他们学习英语的翻译一起突击学习技术,熟悉航空兵的装备和战术。
只是现在将航空兵搞的鸡飞狗跳,有些拔苗助长,一股脑的只想着把英国人的先进经验学习到手。至于对日进行战略轰炸的轰炸机来源,压根就没有对英国人抱多大希望,还是将主要的希望放在美国人身上的杨震还不知道。
他一直惦记的这三种,原本以为只能空垂涎三尺。但现在已经沦落到自己还得向美国人要饭,根本就没有余力大量援助给自己的英国人。会将这三种战略轰炸机中斯特林轰炸机,会在半年之后大量的援助给抗联。
在日本人连续攻占马来亚、新加坡、缅甸,并将刺刀已经顶到印度胸口上之后。在东南亚战场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日军随时有大局进攻印度可能性的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加急迫需要抗联缓解其在战场上的压力。
一贯是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的英国人出手,在刚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比美国人还要大方。第一批就给了一百二十架斯特林轰炸机,还有一百架飓风战斗机,一百六十架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七十架惠灵顿中型轰炸机。
而且随着美国人的参战,日本人攻进印度、澳大利亚,并在印度和澳大利亚控制了相当一部分领土,并与英澳军形成长期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英国人援助抗联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虽说都是其淘汰的装备,但是对付日本人是足够了。
飓风战斗机、斯特林战略轰炸机、惠灵顿中型轰炸机,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十字军巡洋坦克、盟约者巡洋坦克,马尔蒂达二和瓦伦丁步兵坦克,数量虽说比不上美国货,质量上也和美国货有些差距。
英国人甚至用自己的这些二手货鼓动美国人,很是替换了一部分美国人原本援助给抗联的,性能比他们自己制造坦克要优良的M四中型坦克,M三轻型坦克,以及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
但不管怎么说,在时间上却是比美援还先到位。而且在整个四二年,数量也一直超过美国人。虽说英国的援助以飞机为主,地面的装备数量并不多,只有千余辆英国制造的坦克。但那些重轰炸机,对于抗联来说真的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而英国人援助斯特林重轰炸机,虽说性能上与美制重轰炸机还有些差距。其英制计量和计算单位,也给抗联在使用上,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至少加仑和磅这种英制计量单位,对于抗联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而且这种大型四发轰炸机,因为自身整体结构的原因并不适合改装特种飞机,尤其是无法投掷一些特制炸弹和大吨位的炸弹。除了拆除掉载弹仓之后改为滑翔机牵引机之外,平时只能单纯的作为轰炸机使用,用途远没有美制轰炸机那么的广泛。
却是抗联在对日轰炸使用的几种轰炸机之中,第一批大批量抵达抗联的轰炸机群。在最终的装备数量上虽然不如美制B二十四轰炸机,但是也占据了抗联战略轰炸机群的三分之一。
在美制轰炸机大批量抵达之前,这些先行抵达的斯特林轰炸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承担了对日轰炸的主力。直到四三年年底,美国人援助的大量B二十四轰炸机到位之前,因为数量上的原因,一直是承担抗联对日轰炸的主力轰炸机。
即便是美制轰炸机大量的到位,但是这些数量充足的英制重轰炸机,也没有像他们留在英国本土的同伴那样被转入二线。或是充当教练机,或是充当滑翔机牵引机,而是与美制轰炸机一同,成为抗联对日轰炸的主力。
(https://www.62xiaoshuo.com/xs/23668/19421291.html)
1秒记住62小说网:www.62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2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