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劝说
推荐阅读:连全世界都在撮合我们 无限修改神豪 这什么奇葩按钮?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替兄弟相亲,女总裁拉我去领证? 今天也只想和路人小师妹贴贴 斗罗:龙王传说之匠神 从黑袍开始当海王 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公主,我真的是好人
“子谦,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这些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我记得你之前在盛家学堂曾说过,要做个纯臣,你说的那些难道都是假的不成?”顾廷烨质问道。
“仲怀,你觉得身为臣子,是要忠君还是忠国?难道明知道是个昏君,也要对其忠心么?”李安反问道。
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
当权者需要儒家的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来教化天下人,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一直坐拥天下。
李安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不会受这些思想所束缚。
顾廷烨反驳道:“你这是在强词夺理,邕王尚未登基,你怎么断言他是昏君?”
“我不敢断言,但是从他之前的表现来看,他就算不是昏君,也会碌碌无为。若是天下太平,庸碌无为确实不能称为昏君,但是大宋如今内忧外患,庸碌无为就是昏庸!仲怀,你不是立志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么,你觉得邕王继位,会对辽国用兵么?”李安苦口婆心的劝道。
“邕王虽然庸碌,总比一个谋逆之人坐上皇位强。兖王谋逆上位,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必然会清洗朝堂,到时候朝廷动荡,大宋又岂能经得住这么折腾?”顾廷烨沉默许久说道。
李安闻言笑了,顾廷烨这么说,证明他已经动摇了。
“仲怀,伱还记得上次咱们去禹州游历,去扬州的路上,我和你说的那番话么?”
“子谦,你还没死心?禹州团练使父子二人能力如何暂且不说,单单他们的出身,就不可能有机会。”顾廷烨摇头道。
“仲怀,原本他们是没有机会,但兖王若是谋逆,机会就来了。兖王一旦谋逆,必然会对邕王一家下手,这個你不否认吧?”李安说道。
顾廷烨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官家虽然没有明旨册封邕王为太子,但是封了邕王为开封府尹。
在大宋,宗室封开封府尹,几乎和册封没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为了防止有人支持邕王平叛,还是为了断了官家念想,甚至为了稳住荣家,兖王谋逆发动后,掌控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邕王。
李安顿了顿,继续说道:“兖王除了杀邕王外,也会把汴京城内的宗室掌控起来。官家肯定不愿意把天下交给一个谋逆之人手里,汴京城内的宗室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其余的宗室了。
宗室子弟血脉远的都被安排去了偏远地区,唯有禹州团练使赵宗全距离汴京最近。
官家不想传位给兖王,就只能令赵宗全带兵平叛,毕竟其余宗室离得太远了。”
李安前世看剧的时候一直没明白,官家的血诏为什么是给赵宗全的。
赵宗全是太祖一脉,而官家是太宗一脉。
哪怕兖王造反,邕王被杀,太宗一脉也有别的宗室子弟。
他仔细了解过大宋对于宗室的一些规矩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原因。
大宋防范武将之严,是出了名的。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大宋不仅对武将防范的严,对宗室的防范更严。
宗室子弟血脉近的全部都留在汴京,并且不得担任任何实职。平常出城都需要跟宗人府先报备,得到准许才能出城。
不得和朝中官员有任何接触。
血脉远的,则是被打发去偏远地区,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职位。
官员尚且能够升迁,宗室子弟连升迁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考科举这些了。
反倒是赵宗全这一支,因为是太祖一脉,为了方便监视,给安排在了距离汴京不远的禹州。
兖王造反后,掌控了汴京,自然也会掌控汴京宗室。
其余的宗室距离汴京太远,等得到消息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反倒是赵宗全占据地利,成为了唯一的希望。
这也是为什么兖王会在谋逆之前派人去禹州刺杀赵宗全的原因。
若不是赵宗全有威胁,兖王何必费这个功夫。
“这一切不过是你的假设罢了,别的不说,就算赵宗全有野心,得知汴京有变,想要带兵勤王,就凭他那点乡兵,别说平叛了,禹州他都出不了。”顾廷烨冷笑道。
赵宗全手下充其量一两千兵马,还都是乡兵,只有简单的武器,甚至连盔甲都没有。
身为宗室子弟,无诏不得离开禹州,更别说带兵走了。
哪怕他打着平叛的旗帜,禹州的厢军,也不会放他出禹州。
对于禹州厢军来说,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人谋逆,都不重要。
他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放宗室子弟带兵出禹州,就是死罪一条。
哪怕赵宗全在禹州经营多年,能够说通禹州厢军放行,禹州距离汴京可有几百里路呢,路上的州县也不可能放行。
“若是有官家诏书呢?”李安笑道。
“不可能!”
顾廷烨闻言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说道:“兖王若是谋逆,怎么可能会让官家的诏书流出宫来!”
“这个你别操心,别忘了我在宫里当值,到时候我会想办法。”李安说道。
别怪顾廷烨不信,这玩意确实有点玄幻。
兖王把官家抓起来,还把他和一群宫女关一块,更重要的是还只是派人守在外面。
虽说出宫有狗洞,但是关着官家的地方,必然守卫森严,一个宫女怎么跑出去的?
不过李安并没有完全指望官家能把血诏送出来。
很多时候,真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人愿意相信。
就像东汉末年,天下诸侯讨董一样。
曹操发矫诏召集天下诸侯讨董,称自己在洛阳时得到了皇帝的密诏,召天下诸侯入京勤王。
结果没有一个去质疑诏书的真假,不是他们都相信,而是无论真假他们都愿意相信。
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正当讨伐董卓的理由。
董卓祸乱朝纲,天下百姓又不知道,董卓干的一切都是有圣旨的,最起码在礼法上是没有问题的。
若是没有诏书他们讨伐董卓,就属于乱臣贼子了,所以他们都愿意相信。
别看剧中赵宗全得到了官家的血诏,以当时的情况官家肯定没办法加盖玉玺。
加上当时情况紧急,官家也不是用笔书写的,字迹和往常也有很大出入。
而且西郊大营中的那些将领,也未必认识官家的笔迹。
这也是顾廷煜说,顾廷烨能够那么快的从西郊大营调兵平叛考的是顾家多年积累的名声和在军中的威望的原因。
要是没有顾廷烨,换成赵宗全自己去,人家未必会鸟他。
即便会答应,也会仔细斟酌一番。
所以有没有官家的血诏其实并不重要,大不了到时候弄份假的过来,等平定叛乱后,官家也不会否认。
前提是一切能照着大概的走向发展,并且赵宗全能来汴京。
李安说完,顾廷烨久久无言,按照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李安说的这些可谓是大逆不道,他应该痛斥李安,甚至揭发李安。
但不得不说,邕王干的一系列事不得人心。
顾廷烨也知道邕王不可能是位明君,而大宋现在的情况正如李安所说,庸碌就等于昏庸。
一边是忠君,一边是忠国,顾廷烨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仲怀,我知道你一时间接受不了,如今还有时间,你可以好好想清楚。你曾经说过燕云十六州是北方屏障,若是不夺回来,后患无穷。这一点你说的很对,何止是后患无穷,在我看来,若是不夺回燕云十六州,大宋将来必亡国于游牧民族之手。南北朝时期,山河破碎,汉家江山落入异族之手,汉家百姓死了多少人,这些你比我清楚。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仲怀,国家百姓和所谓的忠君,谁轻谁重,你仔细思量。”
李安起身拍了拍顾廷烨的肩膀说完,就要往外走去。
“你怎么确定赵宗全就是明君,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顾廷烨声音带着几分嘶哑道。
李安闻言一喜,停了下来,说道:“这个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在禹州时听过关于一些赵宗全的事,从听闻来看,赵宗全各方面都不错。其次赵宗全是团练使,他知兵。最重要的一点,赵宗全若是坐上皇位,必然会勤勉尽责,想做一番成绩证明自己。”
“兖王强干,若是为国为民,为何不直接支持他?”顾廷烨说道。
李安微微摇头,说道:“首先兖网名谋逆,就算坐上了皇位,也得位不正。为了掩盖这些,他反而会大肆清理朝臣,引起动荡。”
这个问题李安也想过,但是仔细考虑后还是放弃了。
历史上发动兵变夺权的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世民和朱棣了。
这两位在位期间虽然也不是毫无污点,但是污点却不多,都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
而这两位在夺得皇位后,并没有大肆清理,反而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李安并不否定两人是明君,但是李安觉得若是两人一开始就被定为储君,平稳的当上皇帝,未必能达到历史的高度。
两人之所以从上位开始,从不懈怠,除了能力外,李安觉得还有向他们父亲,向后人证明,自己才是最适合的那个,自己发动兵变并没有错。
这一点在李世民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李世民被人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实际上要不是他懂的克制,也会干出很多昏庸事来。
李世民曾经有过分封诸子的念头,他的分封并不是给子嗣封王那么简单。
而是和周王朝时期的分封有些类似。
给自己的儿子分封一些地盘成为国中之国。
最后被大臣还有女儿给劝住了。
是不是觉得李世民很能听的进忠言?
其实不然,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人镜,指的就是他能进言,规劝李世民的错处。
而李世民也能忍受,换成别的皇帝早就给他宰了。
但是没人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忍受,是长孙皇后规劝的结果。
后来魏征死了,李世民还把人家坟给挖了。
因为魏征把给李世民进言的那些事都记录了下来,交给了史官。
李世民知道后气坏了,觉得这有损他的颜面,气的把魏征的墓给挖了。
对外则是说魏征荐人不当,侯君集就是他推荐的,结果侯君集谋反了。
这个理由有点扯,侯君集本就是李世民的人,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其中立功不小被封的国公。而魏征一开始是李建成的人,侯君集还需要他推荐?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个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历史上李世民修建大明宫,名义上说是修给李渊住的,但是那时候李渊都多大年纪了?需要修那么豪华的宫殿么。
李世民自己想修,又担心被说是劳命伤财,以父亲的名义修建那就是孝顺了。
结果修了一半李渊死了,他没有借口只能停工。
李治继位后,才继续给修好了,自己搬过去了,后来大明宫也是唐朝皇帝的居住办公之所。
可见李世民一开始就不是真想给李渊修建的。
李世民要面子,因为自己杀父囚兄,担心被后世骂,所以他努力做好一个皇帝,从不敢懈怠,也能因此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若是没有杀兄囚父这件事,李世民或许会成为明君,但是高度绝对要大打折扣。
但是宋朝的皇帝就有些奇葩,他们要面子,担心史书上留下骂名,却还是做了,做完后又想出一些掩耳盗铃的办法来洗白。
真宗皇帝签订澶渊之盟担心被骂,就想去泰山封禅。
但是他文不成武不就,还刚刚签订了澶渊之盟这样屈辱的条约,即便他不要脸,也觉得不好意思。
于是弄出一个做梦的借口来,最终劳民伤财的去封了禅。
李安担心兖王谋逆成功后,不仅不会像李世民朱棣那样励精图治,以功绩证明自己。
反而会大肆杀戮,掩盖真相,没准还会来个封禅什么的。
大宋现在的情况,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毕竟有祖宗的例子摆在那呢。
“这件事让我仔细想想,先不说这些了,陪我喝点酒。”
顾廷烨现在心情十分乱,催促丫鬟把酒菜送了上来,拉着李安喝了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62xiaoshuo.com/xs/26218/24885.html)
1秒记住62小说网:www.62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2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