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小说网 > 知否笑长歌 > 第425章 翰林院报到

第425章 翰林院报到


“大相公,这些只能靠制度来规范,即便变法,以后还会诞生出新的弊端。这就和人一样,治好病,不仅会生同样的病,也有可能生新的病,总不能就不治了吧?”李安说道。

    “呵呵,倒是老夫贪心了。”韩章自嘲一笑。

    李安说的这些道理,韩章又岂能不明白。

    但是站在他的高度,总想着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那依你看,盐务彻查完后,下一步对什么下手?”韩章问道。

    “盐铁茶马,这些都是官营的,且利润丰厚,其中都有很大的问题,一步一步查下去即可。不过查这些固然可以查出大量的银钱,但是粮食还是国之根本,查完这些,就可以着手清量天下土地了。”李安说道。

    古代之所以抑商,是因为粮食产量低,统治阶级本就不事生产,还有大量的仆从下人,这些人都是不种地的。

    若是从商的人多了,粮食产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价爆涨。

    不管是于国还是于民都很不利。

    宋朝是历史上最重视商业的朝代,但是这并不代表宋朝不重视农业。

    事实上宋朝之所以重商,除了商人能够朝廷带来大量税收外,也因为宋朝的粮食产量比之前的朝代高。

    这里就要提到占城稻了,在宋朝以前,占城稻并没有被引进。

    因此江南虽然因为数个朝代的开发,但是稻子的产量还是比不过小麦。

    因此在宋朝以前,北方才是产粮重地。

    但是到了宋朝,占城稻被引入,南方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才给了朝廷重视商业的资本。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和隐田的情况日益严重,朝廷收到的粮食越来越少,甚至需要用钱去买粮食。

    清量天下田亩,能够查出大量隐田,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税收,查出来的田地,还能分给百姓,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

    韩章点了点头,说道:“你这番话给了老夫极大的启发,可惜…算了不说这些了,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吧。”

    韩章说的可惜,李安也能明白,他可惜的是如今官家年迈,新君又是邕王这种庸碌之辈。

    虽说邕王尚未登基,但是从他的一系列表现来看,邕王就不是什么贤明之人。

    办法再好,皇帝不用又有什么用?

    韩章想到这些就有些意兴阑珊,没有聊下去的意思了。

    “学生高退!”李安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韩章虽然忠的是国,并不在乎谁当皇帝。

    但是长久受到的教育,即便他知道邕王庸碌,官家定下了人选,他也不会反对,更别说做什么了。

    ……

    李安从韩府离开后,又去了海家。

    说起来,他和海家也算是亲戚了。

    海文仁的女儿许配给了盛长柏,而他和明兰定下了亲事。

    海文仁见到李安,只是叮嘱他上任后少说多看,好好学习。

    中午还留李安在家用了个午饭。

    接下来几天,李安在家教导侄儿认字,等待着上任的日子到来。

    ……

    转眼便到了上任之日,这天一早,李安穿上那套绿色官服,乘坐马车前往了翰林院。

    好在帽子不是跟衣服一个颜色,不然李安怕是都有辞官的念头了。

    翰林院比较特殊,在皇的西南角,距离官家日常办公的龙图阁也不是很远。

    因为翰林院在宫内的原因,审查异常严格,宫侧门的守卫检查了任命文书后,再由太监搜身后,派了一个小太监为他领路。

    路上领路的太监不停的给他说着注意事项。

    在翰林院当差,平常无召只能在翰林院内活动不得出来。

    上下班都是一条路,不得随意行走。

    大约用了一柱香左右,李安跟着太监来到了一处十分寒酸的院落。

    要不是院落门头挂着翰林院的牌匾,李安都以为来错地方了。

    不过这也正常,官家崇尚节俭,听说自己居住的宫殿都舍不得修,有次漏水了才修了修。

    官家居住的宫殿都如此,翰林院破点不是很正常么。

    小太监给李安带到门口,让李安自己进去,就走了。

    李安走进翰林院的大门,四处张望一下,连個人都没看到,也不知道该找谁。

    正犹豫的时候,边上的房里走出来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身穿绿色官服的男子。

    “你是新来上任的?”男子问道。

    “正是。”

    李安微笑着行了一礼,说道:“在下李安,小字子谦,前不久刚被授了翰林院庶吉士,刚来上任,不知道该找谁。”

    “你就是李子谦啊,我听过你,跟我来吧。”男子笑道。

    “多谢。”

    李安感谢一声,跟着男子往里走。

    路上打听到男子名叫于泽友,九年前考中的进士,不过当时只是三甲,后来通过制试,被选为了翰林院的佐官。

    翰林院和别的衙门不同,因为在宫内,无法选用小吏辅佐杂事。

    只能选择一些官员过来辅佐,帮着处理一些杂务。

    虽然只是打杂的,算不上正官,但是用后世的话来说,也能给他们履历上添一笔了。

    于泽友现在在品级上也是从七品和李安一样,但是地位是天差地别。

    一路上对李安十分客气,给李安介绍着翰林院的情况。

    翰林院加上佐官有五十多人,其中有五个翰林学士,掌管翰林院的就是其中之一,也被称为大学士。

    之前翰林院是由海文仁担任大学士,但是后来海文仁升任礼部侍郎,翰林院就由吴学士担任大学士掌管翰林院。

    这个吴大学士就是齐衡拜的老师。

    这些李安没来之前都打听过,说是那吴大学士为人古板,要求极严,不好相与。

    于泽友一路把李安带到吴学士的公房外,说道:“吴学士还没来,你在这边等会吧,我还有事要忙,先走了。”

    “多谢于兄领路,你有事先去忙吧。”李安说道。

    于泽友走后没多久,盛长柏急来了,总算有个说话的人了。

    “子谦,我四妹妹五妹妹的亲事都定下了,伱打算什么时候上我家提亲?”盛长柏笑道。

    “我也听说了一些,定在什么时候?”李安问道。

    “四妹妹过两月就出嫁了,还在我前面。五妹妹在我后面半个月。”盛长柏说道。

    姑娘虽然和哥儿是分开算的,并没有长幼有序的规定,但是盛长柏先定下的,按理说也不急这两月。

    但是墨兰和梁六郎属于无媒苟合,为了夜长梦多,两家商量后,都决定尽快把婚事给半了。

    不过这些他自然不方便和李安说。

    “那成,我回头找人选个好日子,休沐的时候上门提亲去。”李安笑道。

    现在明兰也十六了,把婚期定在年后,都十七了。

    小是小点,但是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晚婚了。

    “倒也不用这么着急,六妹妹前两天跟我祖母回宥阳老家去了。”盛长柏说道。

    李安眉头微皱,道:“回宥阳老家有什么事么?”

    李安记得原剧中明兰一共去过三次宥阳,一次是大房长孙成亲,第二次则是长梧成亲。

    第三次则是大房老太太去世,回去奔丧的,也是那次遇到的危险。

    想到这里,李安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这次回去不会遇到危险。

    “大房那边我一个族弟成亲,祖母回去看看,顺带散散心。”盛长柏说道。

    其实盛长梧成亲,盛老太太也没必要跑一趟。

    原剧中盛老太太是为了把明兰记在王大娘子名下,这样也可对外说是嫡女。

    但是明兰和李安早早定了亲,也不需要嫡女的身份来抬高身份。

    之所以回去还是因为墨兰的事把盛老太太给气着了,也不打算看墨兰出嫁,准备回宥阳住上几个月再回来。

    两人闲聊着,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是林易之过来了。

    看到他,两人只是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又小声聊了起来。

    林易之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他虽然看不上李安和盛长柏,但是两人看到他就这么简单的打个招呼,让他很不舒服。

    不过第一天到任,他也不敢惹事,站到另一边,自顾自的打量着院里的风景。

    等了大约近半个时辰,吴学士总算来了。

    “见过吴学士。”三人行礼道。

    吴学士五十多岁了,长相清瘦,头发银白,不苟言笑,微微颔首道:“你们三就是这次科举分到翰林院的新科进士?”

    “正是。”三人应道。

    “随我进来吧。”吴大学士点了点头,进了公房。

    三人跟在后面走了进去。

    吴大学士来到自己的公桌后坐下,看向三人说道:“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你们如今来了翰林院,就跟刚读书时一样,什么都得从头学起。庶吉士是为官家拟诏的,不能有丝毫差错。修撰是负责记录官家言行,更不能有半点马虎。你们先跟着后面学习一段时间,到时候老夫再安排你们试着做一些具体的事。”

    “是!”三人应道。

    “都说翰林院清贵,但是清不清贵不是别人说的,而是翰林院历代官员做出来的。你们进了翰林院,就要遵守翰林院的规矩,不得给翰林院抹黑,不然不管你们有什么背景,老夫都会把你们赶翰林院,明白么?”吴大学士淡淡道。

    “谨记吴大学士教诲!”三人躬身道。

    “嗯。”

    吴大学士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他的佐官带他们三人去公房。

    翰林院占地十余亩,修撰和庶吉士的公房并不在一处。

    他先是把林易之送去了修撰那边的院子,又带着李安和盛长柏来到属于庶吉士的院子。

    进入公房,乍一看和后世学校老师办公室没多大区别。

    偌大的屋子里,摆放了十几张桌子,七八个身穿绿袍官服的官员坐在各自位置上喝茶的喝茶,看书的看书,十分悠闲。

    带路的佐官把两人带到,简单介绍了一下两人,就离开了。

    “两位,我叫何堃,和你们一样都是庶吉士,受吴大学士吩咐,管理这边。”

    一个二十出头,长的微胖的男子起身说道。

    李安和盛长柏闻言,连忙躬身一礼。

    何堃回了一礼,说道:“咱们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除了早朝的时候需要去坐堂拟诏,平常也没什么事,有需要拟诏的,内侍省那边也会送过来。”

    说完指了指墙角的两个空桌,说道:“那里没人,你们各自选个位置坐吧。”

    “多谢。”

    李安和盛长柏来到墙角各自选了一个位置。

    桌上只有简单的笔墨纸砚,很是干净,看的出经常有人打扫。

    何堃抱了一沓纸张过来,放在桌子上说道:“这都是拟诏的一些范文,你们没事多看看。另外翰林院这边有个藏书室,都是皇家珍藏的典籍,又不少都是孤本,可以借阅,只要不损坏就行。”

    “多谢方大人。”

    “另外你们的俸禄吏部那边跟你们说过没?”何堃问道。

    两人闻言摇了摇头,这事吏部那边真没说过,两人也不在乎这点俸禄。

    “我们是从七品的庶吉士,每月月俸二十两银子,仆从费十两,另外每年春冬绢各十三匹,春罗一匹,给棉三十两。除此外还有笔墨纸砚不等,夏冬两季还有冰炭钱……”何堃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

    李安闻言为宋朝官员的俸禄感到吃惊。

    他之前虽然有文散官,但是文散官只有俸银,其余的那些各种补贴,绢棉什么的都是没有的。

    更别说仆从费了。

    仆从费顾名思义就是给官员雇佣下人的钱。

    你没看错,在宋朝,官员雇佣下人是朝廷给出钱的。

    当然了,朝廷是根据官员品级不同给的,若是雇佣的多,只能自己买单了。

    俸禄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和补助,再算上文散官的俸禄,粗略一算,每个月的收入近二百两银子,一年大概就是两千两左右。

    这还只是从七品,难怪宋朝三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冗官了。

    要知道宋朝的官员数量可是唐朝的三倍左右。

    如此数量庞大的官员,加上高额的俸禄,每年光是官员俸禄就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也不怪变法阻力那么大,别的不说,光是要减少官员俸禄,除了一些真心为国的,其余人能赞同就有鬼了。

    (本章完)


  (https://www.62xiaoshuo.com/xs/26218/24887.html)


1秒记住62小说网:www.62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2xiao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