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七章 天下将门出武院
此刻,殿中鸦雀无声,面对着第一次在群臣面前,彻底展现强势一面的秦国公,群臣,皆是有些不知所措。
谁也没想到,不过是一次弹劾,便引得这位秦国公如此大的反应, 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脸皮撕破了,显然,也就意味着,稍有不慎,规则,会被再次打破。
而眼前这秦国公,无疑是有着打破规则的能力与底气。
一时之间,刚还叫嚣的不少朝臣,心中顿时暗自叫苦不已,生怕被这秦国公提溜出来杀鸡骇猴。
群臣如何想,李修并不在意。
他是想对朝堂徐徐图之,一点一点将朝堂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坐视朝臣们再跳起来,再恢复到以前党同伐异的局面, 尤其是,这被伐的异,还是他自己。
先礼后兵, 该说的,都说了, 再跳,那他说不得,就得杀人了!
眼下,群臣慑服,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被迫,目的达到了,也就足够了。
朝议经此一变,自然也没了持续的必要,草草收场。
只不过,因这场朝议,因李修的这一番话,引起的喧嚣,却才刚刚开始。
有人说,秦国公此举,是已经按奈不住野心,要行祸国之举了,
也有人说,秦国公乃是在表明心态,要行改革之举了!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但现如今,这份喧嚣,除了嘴炮一下,也改变不了事实的发生。
毕竟,若是政事的贯彻,还少不了文官们的辅助,但若只是军事的话,李修乾纲独断,谁也阻挡不了。
一份涉及到数十位参将以上的将领以及多大两千名骨干将士的调动,亦是有条不紊的落实下去。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群臣们,还远远低估了李修的动作及决心。
崇祯三年五月,在这一道涉及人员之多,之广,堪称本朝之最的调令贯彻落实,又一场朝议上,秦国公再次向天子递交了一份奏本。
武院招学!
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武院招学,这一次,和那道调令一样,也非局限在李修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面相了整个大明军队体系。
换句话说,按这封奏本的意思,未来,大明任何一个将士的升迁调用,无论功劳多大,皆需通过武院培训,亦或者进修。
这一奏,其背后蕴含的意义,朝臣們又岂会看不出来!
天下将门出武院!
这一奏若是落实,武院之地位,将直线提升,堪比六部!
而落实之后,对这天下,意味着什么,更是清晰!
显然,这一奏,是紧接着那一道调令而来。
一环接一环,这位以战功起家的秦国公,在受命危难,辅国理政后的第一把火,明显,是要烧在糜烂的大明军队之上。
谁都看得出来,这一招接一招,皆是朝着大明军队落下,秦国公欲整顿军务的心思,已是摆在了明面上。
“再过段时间,就应该是清查各地卫所军籍黄册了吧……”
孙府花园,工部尚书李邦华望着水中游荡的鱼儿,幽幽出声。
一旁孙传庭轻笑一声,随手将手中鱼食抛下。
“派心腹之将接管兵权,精干兵卒构铸骨架,如此,便足以稳住形势。”
“武院招学,无疑是对这一步,进一步延伸。”
“再往后,就是孟暗你所说的,清查各地卫所军籍皇册!”
“以秦国公历来的行事作风,到时候,无疑是少不得一场腥风血雨!”
说到这,孙传庭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神色显得有些复杂:“说起来也可笑,被世人称之为祸国之贼的人,却是唯独在真真正正为国办事的……”
“我等裱糊匠,远不如他也!”
李邦华摇了摇头:“秦国公行事作风太过狠辣凶猛,完全没有顾忌大局之安稳!”
“且,其到底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他自己,尚且两说……”
“现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大局可言!”
孙传庭摇头一笑,显然,他并不赞同李邦华的观点。
“我等得庆幸,如今之天下,有他秦国公镇压着,不然的话,内忧外患,我等哪里还能有如此闲心!”
闻此言,李邦华沉默许久,才幽幽一叹:“天子走得太早了啊!”
此言入耳,孙传庭亦是摇头苦笑。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再紧密的关系,都挡不住岁月的消磨,更何况,还是天子与臣子……
如今,或许才是最好的局面。
不然的话……
山河沦陷,只在刹那之间!
就在这寂静之时,院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骤然响起,随即,便只见一名下人走来。
“老爷,秦国公派人来了,说是请两位老爷前往天寿山一叙……”
……
人走茶凉,这句话,纵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也逃不过。
天启帝的灵柩还在宫中停放着,崇祯帝的灵柩,又紧随而至。
人都是现实的,更何况宫中这些宦官们,停灵之地,除了寥寥几个老太监,和日常执守的锦衣卫,便再无他人。
天启帝,是骤然驾崩,谁也没有预想到,故而,其帝陵,根本未曾修筑,只能停灵宫中。
而崇祯帝,虽在遇刺垂危之后,朝廷便开始了帝陵的修筑,但,一座帝陵,又岂是一时半会能够修筑好的。
故而,现如今,崇祯帝的灵柩,也只能停于宫中,等待着帝陵竣工的那一天,才能正式入土为安。
只不过,这注定将是一个颇为漫长的等待。
一座帝王陵墓,自然不可能如普通人那般,随便有块地,埋了便可。
和以往绝大多数天子皆是一样,天启崇祯两座帝陵,皆是耗银数百万之巨的大工程!
如此庞大的数字,已然堪比如今大明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甚至,都可以说是超出了大明所能承受的上限。
但……
该修筑的,还是要修筑。
在这个时代,谁都不敢,也不会阻拦丝毫,
对李修而言,亦是如此,于公于私,他都没有阻拦的理由。
于公,天子的存在,是他立足朝堂的最大倚仗,或者说,是最大的法理依据,他要想站得更稳,就必须将天子这面大旗,高高举起。
于私,天子对他可谓是极尽荣宠,甚至,连这大明江山,都托付给了他,他又岂能连天子的身后事都克扣阻拦。
不过,对如今的大明而言,要承受两座天子陵墓的修筑,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也只能由内帑拨银,银子如流水一般消逝,换来的,便是两座日渐完善的天子陵墓。
当然,也不全是天子陵墓,崇祯的这一座天子陵,同样,也是李修的陵墓。
崇祯留有遗诏,待秦国公百年之后,许其陪葬昌陵,而昌陵,便是崇祯陵墓之名……
(https://www.62xiaoshuo.com/xs/8654/704919063.html)
1秒记住62小说网:www.62xiaoshuo.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2xiaoshuo.com